标签归档:内部泄密

9.28信息安全与保密新闻短评

1. 超导前雇员被判罪间谍 华锐称泄密说法不实  来源:经济观察网

外媒日前报道称,美国超导子公司Windtec的前工程师在奥地利被判定犯有欺诈和“工业间谍罪”,其供认将“风机机密”出售给中国风机供应商华锐风电,对此华锐方面发表声明称“美国超导员工的说法严重不实”。英国金融时报称,卡拉巴斯维克曾在[……]

查看更多

商业间谍防不胜防 浙江金华两成企业遭窃密侵犯

编者按:下面是网络上发布的一篇有关商业泄密的调查文章,其中所显示出的内部人员故意泄密现状可谓触目惊心,值得所有企业引以为戒。内部泄密,绝不是仅仅发生在高度知识产权企业中的秘闻,只要有利益纠葛,所有的企业都可能深受其害。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尽早采用内网安全产品,对涉密信息加以严格保护,是所有企业都应该搬上日程的考虑。

来源:浙商网

所谓商场如战场,若以正当渠道收集商业信息无可厚非,但现实中,还是有不少商家罔顾职业道德和法律,潜伏的间谍窃取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他们如何不择手段,又该如何防范?

智者有言:使你疲倦的,不是远方的群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石子。令企业恐惧的,有时并不是强大的竞争对手,而是自己的商业机密变成了对方手里的底牌——这正是商业间谍的可怕之处。

早在工业时代,代号7X的可口可乐配方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为公司赢得了超过800亿美元的无形资产;而“景泰蓝”与宣纸技术的被窃,也为企业带来了无可估量的损失。当今信息化时代,商业间谍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有调查显示,名列《财富》(Fortune)全球1000强的大公司,平均每年每家发生2.45次的商业间谍事件,损失总数高达450亿美元。金华市工商局也曾做过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787家企业中,21%企业的商业秘密曾遭侵犯,81%的企业没有保密组织和制度。

一边是无孔不入,一边疏于防范,商业战场的谍影,自然不断闪现……

[……]

查看更多

8.29信息安全与保密新闻短评

1.三银行涉嫌买卖银行客户信息案件  来源:证券时报

上海司法机关日前查获了一起关于买卖银行客户信息案件,涉案人员共达19人。其中,出售资料的源头来自工行、农行、某城商行下属支行的四位员工。目前,这三家银行的四位涉案员工已有两名被检查机关批捕,另两名因情节较轻未予批捕。批捕罪名包括涉嫌窃取、收买、[……]

查看更多

8.25信息安全与保密新闻短评

1.韩国遭受大规模黑客攻击 爱普森汇丰受影响  来源:cnBeta

据美国科技资讯网站ZDNet报道,爱普生、汇丰等企业在韩国的分公司以及韩国域名注册机构Gabia等机构的网站遭到黑客攻击,大约10万个域名受到了影响。韩国近来遭受了一系列黑客攻击,导致该国国有和私营企业网络陷入大范围瘫痪。韩国域名[……]

查看更多

员工签保密协议后离职 起诉老东家要求补偿“保密费”

来源:中新浙江网

约定了竞业限制但要求提供补偿款时却被拒了,嘉善的周先生不得不为这事打起了官司,日前周先生将老东家嘉善一家新技术公司诉至嘉善法院索要万元 “保密费”。

周先生诉称,2008年7月,新技术公司与他订立劳动合同,同时还与他签订了一份《保密及不竞争协议》,该协议约定:在劳动合同[……]

查看更多

AT&T与T-Mobile合并交易目的泄密 成功前景堪忧

来源:和讯网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位AT&T的法律职员误将(简要地)一份与AT&T和T-Mobile合并议案相关的重要内部文件张贴到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判决摘要上。这份文件明确表示“AT&T斥资390亿美元收购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kom)子公司的意图主要是为了[……]

查看更多

富士康员工泄密iPad2后壳设计图被判刑

编者按:

前一段时间我们转载了富士康图纸泄密事件,最近,此次事件有了最终结果,涉案的泄密当事人以及经营电子配件的公司老总均被判处了有期徒刑。

根据法院的判决说明,这是一起典型的外部人员勾结内部人员进行主动泄密的“内鬼”事件。通过一个小小的U盘,涉案公司就拿到了当今世界最顶尖最有竞争力的电子产品的设计图纸,进而为自己谋取利益,却对富士康和苹果造成了两百多万的损失。这充分显示了在设计制造类企业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迫切性。富士康之所以能成为国际顶尖的代工厂商,不仅仅因为其强大的制造能力,更因为客户对其严苛的保密制度的认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于苹果这类轻品牌而言,知识产权就是最大的资产。此次事件,又一次为企业的内网安全风险敲响了警钟。

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不仅仅来自于外部,更大的可能是来自于内部人员无意甚至有意的泄密隐患。案例中的前雇员和设计部负责人,有权限接触到核心机密,却缺乏对于其权限的合理审计与控制,是保密制度失控的关键所在。IP-guard内网安全管理系统,基于防范内部安全风险的考虑,提出了“全面审计-严格控制-透明加密”的三重保护理念,有效防范网络、端点、存储、终端等各个位置的泄密隐患,能够为企业的内网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来源广州日报

去年底苹果iPad2还没上市,抢iPad2商机的山寨版不单抢先在苹果iPad2上市前推出山寨版iPad2保护套,甚至还在美国CES展上贩卖。最后泄密者曝光,原来是富士康员工主动泄密给山寨厂商!近日,这起备受国际关注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一审获判,涉案的电子产品配件的公司老总和富士康泄密员工均被判有期徒刑。

[……]

查看更多

谁偷窥了你的商业秘密?(之三)——有关商业保密的法律法规

来源:互联网

在我国企业一般采用保密协议或竞业限制协议来达到保护商业秘密的目的,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可以把保护商业秘密作为劳动合同的协商约定条款,或签订专门的保密协议。保密协议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保密的范围和内容;具体的保密义务及方式;违反保密义务的法律责任;保密责任的解除。如果没有竞业限制条款[……]

查看更多

谁偷窥了你的商业机密?(之二)——什么是商业机密?

来源:互联网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因此商业秘密包括两部分:非专利技术和经营信息。如管理方法,产销策略,客户名单、货源情报等经营信息;生产配方、工艺流程、技术诀窍、设计图纸等技术信息。商业秘密关乎企业的竞争力[……]

查看更多

谁偷窥了你的商业秘密?(之一)

来源:互联网

寂静的夜里,办公室里一台电脑忽然自动打开,密码很快被破解,屏幕上不断闪现着大量数据。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另一台电脑正在接收着这些数据。

你可能认为这只是电影中的情节,但如果你不小心,终有一天会发生在你身上。

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全球化让公司安全危机四伏,住友集团伦敦办事处险些被人通过网络搬空2亿英镑;美国约4000万VISA信用卡用户资料被盗;2008年法国兴业银行的魔鬼交易员杰洛米·科维尔秘密进行期指买卖,导致银行损失高达71.4亿美元……除了科技手段,权限较大、掌握资料较多的高管的跳槽也成为商业秘密流失的忧患,当年李开复、叶伟伦、吴世雄从微软跳槽Google,曾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引发双方对是否泄漏商业秘密的激烈争论。

2009年6月,前高盛员工阿利尼科夫因涉嫌窃取包括网上股票、期货交易密码在内的“商业机密”而被捕。他所窃取电脑密码用于“高端、快速和大量交易”,这些交易每年涉及上亿美元金额。

高盛集团2008年在金融危机拖累下,仍实现盈利23亿美元,其市场竞争力较大程度上仰仗它的电子交易系统。高盛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网上交易安全。和其他员工一样,阿利尼科夫签署保密协议,承诺不泄露包括网上交易密码在内的公司商业机密。另外,公司为防止交易密码外泄,还设置公司办公电脑监视程序,监视所有向外发送的电子邮件。但此次阿利尼科夫使用家用台式电脑、手提电脑和计算机移动记忆存储设备窃取网上文件,并上传至设在德国的一个网络服务器。这给高盛信息安全维护提出新难题,同时也引发投资者质疑华尔街市场金融交易安全。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