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行内鬼卖客户信息 休眠卡被挂失套现 来源:搜狐
80后南京青年郭振和王康过去都曾在小额贷款公司里干过,手头掌握了一些客户信息。从去年九十月份起,郭振开始从网上买回一些客户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有的还有卡主的住址。半年多来,郭振等人的涉案金额达十余万元,日前,因涉嫌信用卡诈骗罪,三人均被下关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短评:个人信息泄漏的途径是什么?我想一个重要的答案就是内鬼了。平心而论,任何持有大量机密信息的组织的信息系统,应该都有部署相应的信息安全系统,或有严格的保密规定,那为什么还会出现泄密的情况呢?利益导向。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在防范外来的入侵,却对内部合法用户的非法行为疏于防范。让人欣慰的是,近期已经有多起内鬼倒卖个人信息的案件遭到查处,国家法律层面的规章制度也陆续出台,我国在信息保护的道路上卖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作为个体的公民,其实也可以从自身的习惯做起,保护自己的隐私。例如近期某生活信息类网站打出完善信息送话费的推广广告,之后有参与活动的用户反映,自己在注册了手机号码之后,一天之内受到了几十通的推销电话,悔不当初。10元的手机充值,代价却是个人隐私信息在网络上的曝光,个中轻重,值得大家自己思量。
2.6至8月份失业率数据提前曝光 港府将彻查泄密 来源:南方都市报
港府前日下午4时34分发布今年6至8月份的失业率数据,但彭博通讯社一个小时之前就在网站上刊登了该数据,这引发了港府有关部门涉嫌泄密的质疑。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表示,会彻查泄密事件。港府昨日回应,会检视不同环节避免同类情况再次发生。
短评:之前是内地的CPI数据泄密,引发了官方对于相关保密制度的检视和改革,甚至有内部人员因此获刑;现在由轮到香港失业率数据被提前泄露,在近期全球经济形势不明,股市起伏的背景下,给香港的经济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失业率数据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数字,但中间牵涉到的人员和机构可能十分众多,任何环节都可能造成泄密。怎么面对这些挑战呢?采用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加密,控制可以解除信息的人员的范围,更重要的,可能要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审查与处罚,预防和震慑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